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 2010南国书香节暨羊城书展  > 2010南国书香节简报第二期

2010南国书香节简报第二期

《大逃港》首发式暨演讲在“南国书香节”隆重举行
来源:发布时间:2010-08-26 10:25:00阅读次数: 字号:

    8月20日14:00—15:00,由广东出版集团举办、广东人民出版社承办的《大逃港》首发式暨演讲在琶洲会展中心11号馆举行,《大逃港》作者陈秉安先生亲临现场,为读者讲述三四十年前发生在深港交界处的“大逃港”事件。

    由于历史的原因造成了那场流血的悲剧,虽然事件已经过去几十年了,但总有人不会忘记,尤其是广东人、香港人不会忘记,因为那场悲剧造就了他们现在的生活,已经在他们身上打下深深的烙印。现在的他们或者是亲历者,或者是亲历者的家人、朋友,《大逃港》的出版为他们诉说、回忆那段历史,寄托感情提供了最直接的载体。

    深圳河、中英街,一河之隔、一街之隔,却曾相隔万里。如今它们都是寻梦者拼搏的乐园,日夜演绎着经济繁荣的双城记。可就在这两个繁华之地曾经发生过震惊世界的“大逃港”事件,那段近二十年的时间里,无数生离死别在深圳河边上演。

    三十多年前,因为饥饿,曾为鱼水的两个阶层——干部和百姓,走向了生死对立。一边是被求生本能强烈驱使不得已而逃港的百姓,一边是被国家面子情结绑架而阻止逃港的干部,他们曾同为一个目标——吃饱饭而跳进了一个战壕,此时还是为了吃饱饭,他们却成了互相防备的敌人,深圳河边的枪声用悲情的方式,宣告了一幕幕悲剧的上演。

    这段历史的跋涉是如此艰难,我们大可以用生命的流逝去重新审视年轻的共和国的某些决策失误,但跳出那段历史回望,那些时松动时紧张的边境政策,那些为民请命、敢为天下先的高级干部和基层干部,何尝不是历史棋局中的无奈的旗子?三十多年前发生在宝安县的那场省委书记习仲勋与村支书文富祥的大辩论,是否真的是改革开放象征性的先声?是怎样的无形之手,轻轻地翻动了历史的硬币?

    我们期待悲剧不要重演,所以才有那么多的人去追寻历史的真相。作者陈秉安以一个记者的身份,在近二十年的长期跟踪研究中一个一个寻访大逃港的亲历者,从当时的地方要员到普通百姓,从立功受奖者到因罪受罚者,从逃港后发家致富者到终生穷困潦倒者,采访手稿塞满了麻袋。而为更真实地接近历史,作者更是跨越两省四市一页一页地查找被深锁的档案资料,并在近期查阅了刚刚解密的重要档案。

    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32年,这场轰轰烈烈的大变局到底是如何开始的?作为改革开放窗口的深圳,在大变局揭幕的前夜到底发生了什么?《大逃港》或许会给我们某种启示。正如本书作者所说,追溯这段历史,可以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是怎么走来的。

(南国书香节组委会供稿)

内容纠错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