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 2011广东农民读书活动 > 岭南乡村读书带头人评选活动

岭南乡村读书带头人评选活动

广东农村阅读现状调查:年轻人不知村里有农家书屋
来源:发布时间:2011-07-25 13:14:00阅读次数: 字号:

    每到周三周四,清远市阳山县大崀镇坑塘村希望小学的校长邝竟成,就会问问村两委干部周末有无去偏远村小组的打算,也会问问老师有无计划周末到偏远村小组进行家访,“如果没有,就会问问有没老师或者村干部愿意义务劳动”。邝竟成“抓壮丁”,为的是送书进村小组。他是坑塘村的农家书屋负责人,为了真正做到送书进村,他每周末都会安排人将部分书籍送到偏远村小组去。

  坑塘村农家书屋是政府筹建的农家书屋。据统计,截至2010年10月30日,阳山县已建成农家书屋160间,藏书量25.6万册,全县累计投入农家书屋工程建设资金达100多万元。截至2010年底,广东建设了12291家农家书屋,覆盖全省60%的行政村。而从国家政策层面讲,到2015年,全国所有行政村都要有一间农家书屋。

  国家正以行政力量、财政力度来促进农村文化建设,不过,这种作为外力的推动,收效如何?

    选人流量大的地方

  “以前村里都没有几本书,不要说村民,学生想要阅读都不容易。”邝竟成说,他在村小学当了很多年的小学教师,让他感觉最为深刻的是,偏僻山区匮乏的书籍完全不能满足村民的阅读需要。

  坑塘村农家书屋的筹建,让邝竟成看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希望。他告诉记者,当政府决定建立坑塘农家书屋时,他当即就表达了想成为管理员的愿望,他希望能通过管理书屋鼓励更多的村民学习知识。

  去年10月,坑塘村农家书屋建成。书屋选址村小学,拥有书籍2.1万册,从书籍种类和数量来说,基本上能满足坑塘村村民的阅读需求。

  “为了方便村民阅读,我们一方面提供尽可能丰富的书籍,另一方面,也对书屋选址进行了考虑。”阳山县文化局一位工作人员介绍,他们在建设农家书屋的过程中,一般都会根据每个村的不同特点,将书屋选址在村小学、村委会、村老年活动室等人流量较大的地方。

    每周送书到偏远村小组

  与一些农家书屋乏人管理的现状不同,坑塘村农家书屋的管理相对有序。

  邝竟成制定了一个严格的图书管理制度,制作了借书证、借阅登记册等,并发动学生来参与图书的维护和管理。

  坑塘村13个村小组中,有几个小组距离村小学较远,最远的是岩塘村小组,有五六公里远。为了满足偏远村小组村民的阅读需求,也为了更好地推动村民阅读,从去年年底开始,每逢周六或周日,邝竟成就“抓壮丁”,将部分书籍送到村小组中去。

  “我们一般早上将书送过去,傍晚再将书带回来。”邝竟成说,他们一般会在送书的前一天通知村小组长,让小组长再通知小组的村民,想阅读的村民可以在第二天上午集中到村小组长家读书。“每次至少有10名村民前来阅读。”

  坑塘村是贫困村,部分村小组至今没有通水泥路,送书人一般是用摩托车将书籍运到村小组。道路崎岖,书重,摩托车的运载量又有限,困难可想而知,但邝竟成和同伴们仍坚持下来了,他们采取“多送几次、每次送去不同书籍”的方式,让村民读到更多的书,“半年来,累计给村民送书近千册”。

  阳山县文化局的工作人员认为,在阳山县建成的农家书屋中,尽管坑塘村农家书屋起步晚、条件有限,但从目前来看,却是发展得最好的农家书屋之一。

    书屋管理者无报酬

  书屋有序、持续的管理,靠的是管理者和支持者的热情。

  邝竟成介绍,书屋并没有管理经费,也没有工资一说。“书屋要增添设备,如买桌椅等,就要向政府相关部门申请经费。书屋日常维护基本上都是靠学生课余义务劳动来完成,而送书下乡这样的‘体力活’,则由老师或者村干部来做。”不过,邝竟成还是乐意当书屋的“义工”,他也发动学生、教师和村干部来参与书屋的管理,这样不仅令书屋获得持续、有序的管理,还能通过这些村民眼中“有文化”的人的宣传,起到推动村民阅读的作用。

    村民宁愿看电视不读书

  不过,相较于政府及书屋管理者的热情,村民对农家书屋的态度稍显“冷淡”。

  “去农家书屋读书的,大多数是村小学的学生,村民很少。”坑塘村村民陈先生告诉记者,尽管在农家书屋建成之初,部分村民产生了一定的阅读热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书屋几乎成为村小学的图书馆。

  村民的冷淡更是直接反映在坑塘农家书屋的借阅记录上。在坑塘书屋借阅记录本近一个季度的记录中,记者发现,出入书屋阅读和借阅的,大多数为坑塘小学学生,鲜有当地村民。

  “书屋里书籍不少,但农民爱看的却不多。”陈先生指出,以技术类的书籍为例,现在农家书屋的技术书籍绝大多数都是关于种植、养殖方面的,但实际上,现在村里完全搞农业的村民已经很少了,大多数都从事建筑、运输等行业,关于种养的书籍根本提不起他们的兴趣。

  而随着电视、电脑、手机等科技产品在农村的普及,村民更加偏好这些简单、快捷的信息传递方式。“与去农家书屋看书相比,我宁愿在家里看电视。”村民黄先生说,家里电视有十几个频道,大到国家大事,小到农业技术,都可以通过电视了解,根本没有必要专门花时间去读书。

  年轻人对互联网的娴熟运用,也令他们离书籍越来越远。今年23岁的小李,已经外出务工3年,他告诉记者,他根本不知道村里有农家书屋,他平时都是通过手机上网浏览新闻、看书等,因为这样“既省钱又省时省力”。(记者 刘龙飞)

据南方农村报

内容纠错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