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 2011广东农民读书活动 > 岭南乡村读书带头人评选活动

岭南乡村读书带头人评选活动

寻找岭南乡村读书带头人:大学生回乡推技术富腰包 建书屋富脑袋
来源:发布时间:2011-12-25 09:06:00阅读次数: 字号:

肖丽梅大学毕业后回归粤东山区家乡

推技术富腰包 建书屋富脑袋 

    12月16日,在河源市东源县涧头镇涧头村一套传统的客家围屋里,看着几张桌子上摆放的书籍和正在认真读书的村民,“三红糯稻专业合作社农家书屋”管理员肖丽梅脸上露出会心的笑容。

    “今年以来,到书屋来读书的人越来越多了。”肖丽梅告诉记者,与一年前书屋刚建立时的无人问津相比,现在这个藏书数千册的图书室,不仅已经成了村民的文化中心,也成了引导村民致富的“聚宝盆”。

    带来这一切变化的,正是现在身兼“东源县妇代会代表”、“东源县三红糯稻专业合作社社长”、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等职的农村妇女肖丽梅。

    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

    涧头村位于东源县西北部,属于典型的粤东山区,由于交通、资源等条件的制约,贫穷一直是这一地区无法摆脱的阴影。

    艰苦的求学条件,让肖丽梅的很多同学初中毕业后便放弃学业。但她却坚持下来,成为涧头村走出的第一位女大学生。1998年,大学毕业的肖丽梅放弃了留在大城市的机会,回到了农村。

    回到家乡后,肖丽梅成为家乡“河源绿纯酿酒厂”的一名技术员。上世纪末,这家专门生产客家酿酒的企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有生物学专业背景的肖丽梅一加入,便很快成为业务骨干。厂长李展玮说,令他印象深刻的是,经常看到肖丽梅隔三差五从县、市书店和邮局抱回一摞摞的书。

    学习和工作中,肖丽梅发现,决定酿酒质量的除了工序之外,更重要的是酿酒的原料——糯米,而如何保障高质量糯米的供应十分关键。

    一个偶然的机会,肖丽梅在报纸上看到了对“公司+农户”模式的介绍,深受启发。她很快向厂长提出,通过采取由酒厂提供稻种和技术,在家乡发动村民种植糯稻,等收货后再由酒厂回收的方式来保障酿酒原料的供应和质量。

    带领留守妇女致富

    2004年,在李展玮的支持下,肖丽梅开始在涧头村推广村民种植糯稻。她没想到的是,这一努力将村民带上了致富的道路。

    涧头村总人数不到2000人,超过一半人口常年在外务工,其中绝大多数为男性青壮年。因此,村里的农田主要是妇女在耕种。“公司+农户”的模式很快在涧头村得到了推广。

    肖丽梅介绍,为了让留守妇女种好这近千亩糯稻,她不得不定期挨家挨户去“串门”,传授种植知识。此外,肖丽梅也不断鼓励村民自己学习,并将大部分她自己购买的书籍无偿送给了村民。

    随着糯稻种植农户的增多,2008年10月,“三红糯稻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肖丽梅当选为首任社长。目前,合作社社员已经扩展到176名,糯稻种植面积也扩大到2300多亩。今年,全村农户年均增收2100多元。

    建农家书屋鼓励阅读

    村民收入有了增长,肖丽梅却陷入了另一个担忧,“有些村民手里有些钱了,就去赌博、买六合彩。”

    慎重思考之后,肖丽梅决定以合作社作为载体,通过推动农村文化教育,来改变村民落后意识。很快,“三红糯稻专业合作社农家书屋”正式建立。

    “之前推广糯稻种植的时候,我发现有些村民其实是很好学的,我想将他们动员起来,再通过他们动员更多村民来参与学习。”肖丽梅说,为了筹备农家书屋,她先后组织了多次知识讲座,最初主要内容是关于科技知识,后来便扩展到家庭教育、文化知识等。

    在农家书屋的成立过程中,李展玮给了肖丽梅很大的支持,他不仅为书屋提供了场地,还向相关部门争取到了一批近2000册的书籍。

    场地有了,书籍有了,肖丽梅主动担任了书屋的管理员。然而,书屋刚成立的几个月,几乎没有人来看书。后来肖丽梅想了很多办法,包括定期开展一些活动等,才让书屋渐渐变得热闹起来。

    肖丽梅认为,尽管现在村里的经济情况有所改善,但如果不注重文化建设,农村落后的现状便得不到改变,“下一步我们将会在促进村民进一步增收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农村文化活动的组织开展”。

    记者手记:农村文化建设缺钱又缺人

      对肖丽梅的采访,是在她平时的办公场所——三红糯稻专业合作社的办公室进行的。这套传统但并不破旧的客家围屋,现在一半已被改造成了合作社的办公室,另一半则成为农家书屋。

    肖丽梅这几年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在这套围屋中度过的,周一到周五,她一边管理着合作社,一边打理着农家书屋。周末,她组织留守妇女开展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这套简陋的民居,在她的努力下,现在俨然成为涧头村的“文化中心”。

    今年刚满35岁的肖丽梅是一个12岁孩子的母亲,但繁忙的工作却使她无法抽出更多的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对此,她表示自己心中有愧但却无可奈何,因为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停不下也舍不得停下了。

    2010年,肖丽梅领导的合作社让涧头村1000多名村民人均增收了1800多元,2011年,这一数字已经扩大到了2100元。但肖丽梅却在采访中表示自己做的这些事情,“不好意思让你们宣传”。腼腆的表情和朴实的话语,还原了这个农村妇女的本来面貌。

    采访中,记者观察到,对于科技致富的问题,肖丽梅总是显得自信满满,但一提到文化建设,她却显然犹豫了起来,她反复强调,现在自己正在进行的农村文化活动还刚刚起步,虽然有成绩,但也面临着资金、人手等诸多困难,究竟能搞成什么样子,她自己“心里也没有底”。

    (南方农村报记者 刘龙飞 南方日报特约记者 周豫)

    专题策划:陈志 黄婵

据南方日报
 

内容纠错打印关闭